Always Ask the Turtle

今天分享的这个故事对任何一种形式使用文字做市场推广的人都会有所启发:

这个故事来自于Gloria Steinem的一本书《My Life on the Road 》:

我大学时因为想要拿够理科学分而选修了自认为相对简单的地理课。某天,教授带我们去一条河边实地考察,观察河流蜿蜒。我完全不感兴趣,自己到处溜达时发现一只海龟。它沿着一条泥泞的小路一直向上爬,很快就要爬到附近的柏油路上了。我几乎可以确定,它一旦爬上那条柏油路就会被过往的车子撞死。

怀着一份怜悯之心,我费了牛劲儿把它抱起来,送回了河边。就在我满足地看着它游走的时候,我的地理教授突然出现在我身后,轻轻地说:“你知道,这只海龟很可能用了一个月才从河里爬到岸边。它本来想在那儿下蛋的,结果你就把它送回去了……”

很多很多年之后,我仍然不断提醒自己:Always ask the turtle。

语言文字之所以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在它虽然在纸本上屏幕上看起来是二维的,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三维立体的物件。你怎么解读它取决于你——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去看,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理解。

也就是说,你的文字并不一定会按照你原本的意图去传达。这大概就是马东所说的,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今日的世界对日常交流的敏感度越来越高,用文字沟通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你用什么平台推广自己的理念和产品,都一定要在发布之前问问自己,从“turtle”的角度看看你的文稿,“他”会如何解读这件事?有没有哪句话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你的答案模棱两可,那就说明你的文稿还有待加强。这又像是李诞所说的,被理解是沟通者的使命。

Leave a Comment

2 × one =